纳思达“步履不停”:以“中国芯”铸就打印产业全球新标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打印机行业,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专利壁垒极高。”    在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思达”)一层展厅

标杆智造__标杆科技

标杆智造__标杆科技

标杆智造__标杆科技

“打印机行业,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专利壁垒极高。”

在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思达”)一层展厅,副总裁张剑洲的开篇介绍便让人倍感意外——普普通通的打印机,怎么会是专利布局极为密集的“高门槛代表”呢?“打印机太平凡了,大街小巷、各个楼宇,甚至家家户户都随处可见,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它很简单,这是对该行业最大的误解。”

“误解”带来疑惑,更引发好奇心。记者深入纳思达,希望通过对其“纳众人之智慧,思企业之久远,达你我之辉煌”的探究,“解密”这个特殊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从2000年38人初创的兼容墨盒制造商,到如今全球第四的激光打印机厂商、全球打印耗材芯片的领导者,纳思达的25年,是一部充满荆棘却热血沸腾的自主创新史。

作为创始人之一,张剑洲见证了企业从专利攻坚到资本布局、从打印机国产化到芯片“卡脖子”突破的全过程。纳思达的每一步成长,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既饱含着团队的技术执念,更承载着“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的初心与担当。

战略攀登:

从“一粒墨”到“一座城”,构建全产业链护城河

打印机行业从诞生到现在,全球累计有50多万项专利,每年新增2万到3万项专利,现存20多万项有效专利,大量专利构建起了行业准入的坚固屏障。

2000年纳思达成立时,便瞄准打印耗材领域的技术空白,从兼容墨盒切入市场。当时,广东省珠海市已有约百家同类企业,作为“后来者”,团队深知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专利是唯一的“护身符”。

“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就认准专利技术这条路。”张剑洲回忆道。2001年,公司刚成立不久便投入耗材芯片研发——这款被比作“打印耗材大脑”的核心部件,不仅负责设备通讯识别,更控制着墨量、色彩等关键参数。彼时,市场上多数企业仍在做“高仿”产品,纳思达却躬身入局,选择投入资源申请自主专利,迅速构建起第一批核心专利池。

凭借“有专利、产品过关、价格实惠”的优势,纳思达的市场认可度快速提升,甚至出现“客户预付款等提货”的盛况,2004年,公司通用墨盒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凭借在耗材领域的积累,开始向激光耗材业务拓展,开启产业升级第一步。

2007年,纳思达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启动激光打印机研发。经过3年攻坚,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奔图打印机”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彻底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数十年垄断。

步履不停,创新不止。2012年,纳思达成功研发基于国产CPU的专用SoC芯片技术,为打印机安全可控提供保障,顺利切入信创领域,完成从“耗材供应商”到“整机与核心技术提供商”的转型。

专利攻坚的同时,纳思达也借力资本加速成长。

2014年,纳思达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开启公司“借力资本,快速发展”新阶段。2015至2017年间,纳思达进行一系列精准的并购:并购SCC、杭州朔天等芯片公司,强化技术纵深;整合拓佳、中润靖杰等墨盒业务,巩固耗材优势;而2016年对美国利盟国际的跨国并购,更是震惊业界。此举不仅让纳思达获得国际知名的打印机品牌,构建了覆盖从高端到入门、从商用至家用的全球品牌矩阵,为全球市场与渠道的跨越式布局提供支持。

2024年,纳思达正式发布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A3激光复印机产品,标志着在打印机产品线布局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从A4到A3、单功能到多功能、黑白到彩色的全系列产品矩阵。

如今,纳思达已形成激光打印机、集成电路芯片、通用耗材及核心部件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我们之所以坚持布局从芯片、耗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是因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创新与成本优化。”张剑洲表示。

初心如磐:

从“做中国打印机”到锻造安全可信的“国之重器”

“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这句印在奔图打印机上的标语,源于一次行业争论。当时有观点认为,“如果跨国巨头联合停止出口,中国人就只能回到手写时代”。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纳思达团队,也让他们萌生了研发国产激光打印机的初心。

2007年,纳思达启动奔图打印机研发,彼时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被惠普、佳能等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产业链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这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征’,从2010年第一台打印机发布,到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我们花了9年时间,投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最多的时候一年亏损3.5个亿。”张剑洲感慨道。

当时,纳思达面临研发与市场推广的双重压力——既要攻克打印引擎、扫描引擎、主控SOC芯片等多学科技术难关,又要面对市场对国产新品的低接受度,“让产品融入全球信息产业系统,获得行业认可,比技术研发更难”。

2010年6月,一则被美国解密的军事机密,彻底改变纳思达对打印机的认知。“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打印机就是‘复杂的办公设备’,直到看到这个消息,才意识到它是信息安全的必争之地。”张剑洲说,这一发现让企业的定位升级为“守护国家信息安全”,这一观念的转变,也成为支撑团队穿越亏损“黑暗隧道”的关键动力。

如今,奔图打印机已构建起“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链条防护体系。技术层面,掌握从核心零部件到软固件源代码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中国最大的打印机专利平台;生态适配层面,面对国内复杂的开源生态,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厂商合作定义标准,实现双系统“随接随打”;安全增强层面,开发内存清零、OPC残留信息清除、加密传输等功能,将可信计算3.0技术应用于产品,通过白名单管理和全过程审计,让打印机具备“自动免疫”能力。

这种技术上的自主可控,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价值凸显。奔图打印机在党政及行业信创市场,已成为核心力量。

2024年纳思达信创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50%,在金融、电信、教育等行业持续突破。而在消费级市场,奔图不断推出“AI语音打印”“远程打印”“试卷翻新”等创新功能,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力赢得用户。“现在奔图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甚至能根据客户需求做个性化定制,比如带AI功能的学生学习打印机,这是国外品牌很难做到的。”张剑洲自豪地说。

向新而行:

芯片攻坚与3D打印开辟未来赛道

如果说奔图打印机是纳思达的“第一次长征”,那么芯片业务就是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长征”。

2019年,纳思达旗下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创立,聚焦于物联网类MCU芯片的研发,开启打印芯片技术向通用芯片领域的赋能与拓展。

一年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领投旗下艾派克微电子,二期金额高达32亿元,这既是国家层面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也为芯片业务的突破注入了强劲动力。2022年,艾派克微电子正式更名为极海微电子有限公司,战略方向更加清晰地指向工控、汽车、新能源等高端领域。2024年实现营收1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9.97%,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增长42%。

“高端工控芯片是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现在我们才走了一小半路程。”张剑洲表示,芯片研发是“超长周期、超高投入”的过程,需要市场应用的持续牵引。就像奔图打印机从“初代产品被抱怨”到“如今比肩国际水平”,芯片也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我们希望能获得独立的上市平台,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更快破解芯片‘卡脖子’难题,让技术真正转化为产品,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

在3D打印领域,作为纳思达关联公司深耕十年的业务,同样展现出超强实力。

带血管的心脏、肝脏、肾脏……这些3D打印的器官模型,一一陈列在展柜中。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积累,纳思达深耕3D打印超过10年,已开发出从工业模型到医疗辅助诊疗的多元化应用。在精准医疗领域,通过CT数据建模,可打印出带有动脉、静脉、肿瘤标识的人体器官模型(硬膜或软膜),帮助医生在手术前模拟演练,将脑颅等大型手术时间缩短1/3,降低患者风险。

“这些模型每个收费仅4000多元,我们把它定义为工业产品而非医疗产品,就是希望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张剑洲解释道,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

此外,纳思达的3D打印技术还可应用于个性化眼镜、仿真机器人部件、艺术品复刻等领域。“我们能打印出和人高度相似的硅胶面部模型,未来甚至能做出触感接近人类皮肤的机器人。”张剑洲畅想道,3D打印未来将深度融入生活,而纳思达要做这个赛道的“领跑者”。

全球视野:

打造“智造+绿色”产业新范式

点开纳思达官网,首页有一份《纳思达致广大客户告知函》,内容为2023年8月23日纳思达公司就相关清单事件起诉美国政府并申请临时禁令。从中不难看出,纳思达正直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供应链挑战。

沧浪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危机中,纳思达展现出的全球运营与风险抵御能力。一直以来,纳思达都坚持市场多元化布局,积极拓展“上合组织”“东盟”“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海外市场,2024年纳思达旗下自主品牌产品奔图激光打印机在非洲、巴西和部分欧洲国家实现了50%以上的增速。如今,纳思达在全球员工人数超过1.4万名,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9大研发中心。

此外,纳思达还承接多个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任务,与核心供应商协同攻坚,致力于打通产业链的“任督二脉”。加强制造基地协同,新建平沙和合肥高端打印机智造产业园,与珠海工厂形成互补,大幅降低市场物流成本,提升北方市场响应速度。

2024年数据显示,三大业务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奔图激光打印机实现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19.87%,净利润6.15亿元,同比增长10.87%,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二;极海微电子营收14亿元,净利润3.63亿元,同比激增109.97%,芯片销量6.15亿颗,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增长42%,打印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通用耗材业务营收61.72亿元,同比增长10.45%,持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好企业,要有大格局。

可持续发展是纳思达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融入运营全链条。在环境保护方面,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发推出低功耗打印机、节能芯片、环保耗材等绿色产品,2024年清洁技术产品销售额达116.2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44%;优化包装材料,采用蜂巢芯纸袋、压泡纸等零塑包装,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建立“回收—再制造”体系,2024年回收墨盒/硒鼓超2094万支,减少电子废弃物污染。

在社会责任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为员工提供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完善关怀体系与权益保障;通过合理化建议制度与多层级技术创新奖(最高奖项50万元),鼓励员工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在公司治理方面,以技术安全与数据隐私为核心,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与严格的管理流程,保障产品与服务安全。

“美国制裁带来海外市场承压,纳思达作为民营企业,有信心克服这个困境吗?”记者提出了本次采访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从始至终都是有信心的,相信纳思达一定能走出来。”张剑洲坚定地说,“应对挑战的方法,就是踏浪前行。”

“1988年我来珠海时,它还是个‘小渔村’,现在已经是现代化大都市。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国家工业体系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大家都遇到很多不同的难题,但是都破解了。”张剑洲认为,中国对抗外部挑战的最高级方式是“国民觉醒”,现在消费者对国货的接纳度越来越高,加上珠三角完备的产业链和国家政策支持,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二十五载风雨兼程,纳思达从珠海岸边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中国打印与芯片产业中的一艘巨轮。它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一个关于中国制造如何通过坚持自主创新、深耕产业链、拥抱全球市场,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范例。纳思达将继续以“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在全球打印产业中书写中国智造的荣耀篇章。

(图1)2010年发布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

(图2)纳思达珠海总部办公区。

(图3)2024年中国首台激光复印机发布仪式。

标杆智造__标杆科技

内容取材于网络:删请联17688087019资讯热门头条|百科知识常识大全|产品信息广告发布 » 纳思达“步履不停”:以“中国芯”铸就打印产业全球新标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