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百年车企的掌门人说出“中国产能足以让美国车企全部倒闭”时,汽车行业的天空,真的变了。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近日在CBS《周日早晨》节目中发出惊人警告:中国电动汽车对美国汽车业的冲击远超上世纪80年代日本车企带来的挑战。
他用“加强版”来形容当前的竞争态势,并直言不讳地指出,相对于中国汽车带来的冲击,当年日本车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只是毛毛雨。
这是迄今为止,老美汽车界对中国汽车崛起最直接的态度描述。
法利这个老小子不仅口头示警,更是身体力行地研究对手——他亲自购买了一台小米SU7从上海运到芝加哥,日常驾驶这款中国电动车上下班,深入了解其产品力。
“我们正与中国经济展开一场全球性竞争,这不仅仅是电动汽车之争。如果我们在这场竞争中失败,福特的未来也将不复存在。”法利危言耸听地表示。
法利在采访中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对比。
“我认为情况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这次是‘加强版’。”法利解释道。虽然局面类似1980年代日本汽车的崛起,但中国产能的规模让当年的日本相形见绌。
回看1980年,日本作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100万辆。丰田、日产和本田等日本车企在当时大幅超越了福特、通用汽车等美国制造商,最终引发了美日贸易争端。
但如今,中国电动车企展现出了更强大的竞争力。法利指出,与当年的日本不同,中国拥有覆盖整个北美市场的庞大产能,足以让所有美国车企都倒闭,这才是真正的威胁所在。
法利长期以来一直承认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在今年6月的阿斯彭思想节上,法利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进展是他“所见过最令人钦佩的事情”。
“他们在车载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华为和小米的技术已深度集成到每一辆车中。你一上车,无需配对手机,你的整个数字生活就会自动映射到车内系统。”
这种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消费者认可。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AutoPacific的最新调查,超过半数的美国消费者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其中华为以27%的考虑率位居榜首,小米23%紧随其后。
就在中国电动车高歌猛进的同时,美国电动车市场却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政府上个月取消了联邦层面的电动汽车激励政策,法利预计这将使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减少一半。
在10月23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法利向投资者表示:“短期内,我认为美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将仅维持在约5%左右。”
美国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特斯拉也未能幸免。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9月份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降至3.2%,而同期插电混动车型却迎来65.4%的大幅增长。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势崛起,法利选择了直接学习竞争对手。
他不仅亲自购买小米SU7体验,还在多个场合详细分析中国电动车的优势。在《The Verge》的播客节目中,法利坦言:“目前特斯拉、通用或福特尚无法与中国车企相抗衡。”
法利将中国称为电动汽车行业的“700磅大猩猩”(即绝对主导者),并指出“中国正在全面主导全球电动汽车格局,并且这种主导地位正日益扩展到中国市场之外。”
这种学习已经转化为具体行动。法利提出了将电动汽车成本压低的目标,力求与比亚迪在墨西哥生产的同类车型价格持平,甚至将售价定在三万美元左右。
法利的焦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当被问及如何应对这场竞争时,法利道出了他的核心思路:“要想战胜他们,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
可能是顾及自己美国车企CEO的身份,法利没有说出“加入他们”这句话。
然而,了解只是第一步。面对已经在产能、技术和成本上全面领先的中国电动车企,美国汽车产业要走的求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