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国际黄金价格呈现震荡回调态势,前不久,还曾出现单周跌幅超3%的情况。这一反复波动不仅登上财经新闻头条,更在社交网络引发广泛讨论。
从大学生群体“生活费亏没了”“一天跌光一月收益”的吐槽,到职场人士对中长期财务计划的担忧,不同身份的投资者应对表现各异,而黄金投资的风险与理性参与话题也随之成为焦点。
为此,天眼新闻记者专访了大学生、研究生、职场人士及股市专家,就此次金价波动下不同群体的投资选择、市场背后的驱动逻辑,以及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理性应对等话题展开对话。

10月31日国内一黄金品牌金价
学生党入局,是攒钱还是“攒教训”?
“我是通过理财知识网课接触黄金投资,将黄金指数基金纳入资产组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和旭雯说,在金价上涨期间,她收获了10%左右的收益率,而当观察到黄金指数估值过高时,果断选择卖出,不仅成功规避了此次回调风险,还将收益用于家庭旅行与奢侈品采购。
“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买卖需要基于估值。”和旭雯表示,后续仍会坚持资产配置,通过持续学习理财知识朝着财务自由的目标努力。

股民入市。图片来源AI
与之相反,女大学生旎旎的黄金投资经历则更为冲动。她用攒下的生活费和新学期获得的奖学金,在10月17日金价处于高点(1005元/克)时购入10克黄金无事牌。“当时觉得金子保值,消费了也相当于没消费,而且想给即将五十岁生日的妈妈补打一条金项链。”
然而,金价随后跌至920元/克左右,单克亏损超80元,总亏损达八九百元。旎旎坦言,起初自己对黄金投资一无所知,甚至在研究积存金规则时“懂了又没懂”就差点再次入场。
“之前买件睡衣都要看好久,这次却因为想用完攒下的钱,教训太深刻了,以后一定要做足攻略,不能冲动消费。”不过,乐观的她也调整了心态:“涨了就把黄金回收,跌了就给妈妈换金项链,也算两全其美。”
奔着“躺平自由”入场,理性规划是核心
相较大学生,有稳定收入的职场人士在此次金价波动中表现相对沉稳。在北京某大厂工作的小鹿选择积存金作为黄金投资渠道,他表示,参与黄金投资是为了学习理财方法、积累经验,期待未来实现“躺平自由”。

“相比基金、股票,黄金近几年涨势比较凶猛,相对稳定,就算亏了还能提出来做首饰,总觉得亏也不会亏多少。”此前金价破千时,小鹿判断市场已处于高位,选择“见好就收”清仓,成功规避了此次亏损。“我不会频繁盯盘,一般会设置金价提醒,等价格过高或过低时再查看,波动不会影响我的工作和情绪。”
小鹿提到,后续仍会坚持低位定投黄金,但会逐步加大自主研究的比例,“刚开始投资时会依赖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我就听、做什么我就模仿,现在更倾向于通过新闻、时政判断市场走向,用小仓位试水。”
不过,他也指出专业建议存在局限性,“下跌前,银行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只预警会有小回调,没想到跌幅会超3%,专业建议有作用,但准确性不够。”小鹿表示,若当时未及时清仓,虽不会影响日常开支,但会打击投资信心,进而影响购房、养老等中长期财务计划。

专家建议:波动是阶段性调整,筑牢“三道防线”稳应对
针对此次金价波动,金融领域专家从市场本质、风险规避及投资准备等方面给出专业解读。
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贵金属研究员刘诗瑶分析,本轮金价回调主要源于技术性过热与情绪集中释放。“自8月下旬起,金价连续九周上涨,海外市场看涨情绪高度拥挤,看涨期权隐含波动率一度超过今年4月高点,市场已进入超买状态。此时波动率大幅上升,触发机构与程序化交易的高位止盈行为,属于典型的技术性调整。”
刘诗瑶同时强调,全球债务压力、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央行购金趋势并未改变,此次下跌更倾向于长期上行趋势中的阶段性调整,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刘诗瑶也表示,频繁盯盘容易放大短期波动带来的心理冲击,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决策,如下跌初期“死扛”、深跌后“割肉”,“情绪化交易还会打乱定投节奏,让投资者从‘长期配置’滑向‘短期投机’,偏离理性投资轨道。”
对此,她建议,亏损投资者应先审视仓位与风险承受能力,若仓位过重影响心态,可适度减仓至能“安心持有”的水平;避免在下跌趋势中盲目补仓,等待波动率回落、价格形态三角收敛等企稳信号后再分批操作;若原本采用定投策略,应坚持纪律,不因短期波动中止,若无明确策略,建议从“趋势投资”转向“区间配置”,设定分批买入区间与风控底线。
此次金价波动如同一场“市场大考”,既暴露了部分投资者的认知短板,也为全民投资教育提供了契机,未来,随着投资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市场环境的完善,理性投资的理念将更深入人心,推动金融市场朝着更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编辑 徐然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