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为的光环下,赛力斯开始追求一种微妙的平衡。
作者|张麟
2025年11月5日,赛力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927”,募资净额140.16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年内规模最大的车企港股IPO。
根据此前公告,此次赛力斯H股发行的最终价为每股131.50港元,基础发行规模为1.002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02万股,占10%;国际发售约9018万股,占90%。
赛力斯此次港股上市,引入了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华泰资本、广发基金、施罗德、中升、韩国未来资产、中邮理财等22 家基石投资者。上述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规模约64.21亿港元(8.26亿美元),占此次IPO规模的44.95%。
但上市当天上午,赛力斯的股票表现并不强劲,开盘价跌破发行价,截至早市收盘,股价为127.6港元/股,较发行价跌2.97%。

赛力斯港股早市收盘情况
不过,无论股票表现如何,港股上市对赛力斯来说都意义重大。
2025年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疯狂赴港上市的一年。赛力斯、奇瑞汽车均已经在港交所上市,岚图汽车也已经在10月2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就连已经做成世界第一的宁德时代,也在今年5月完成了港股上市。
不仅企业上市集中,而且速度普遍很快。赛力斯在今年4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仅用时6个月就完成了上市。资料显示,赛力斯在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后,很快便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并在约两周后启动了公开招股,整体流程非常紧凑高效。
虽然有着相同的目的,但不同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上市理由。
相比于奇瑞汽车的漫长上市长跑,以及宁德时代为建设海外工厂而引入资金,赛力斯的上市动作的背后则蕴含着居安思危的考量。
补充弹药,大展鸿图
赛力斯正在强化自己单独造车的能力,无论是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
在招股书中,赛力斯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阐述的十分明确,所得款项的70%将用于研发投入,包括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魔方技术平台升级、提升平台架构能力与性能等,以及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技术提升,未来两年加大AI技术投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与可靠性。
同时,这70%的款项还会包括购买制造及检测设备,以及扩充研发人员团队。总之,刚刚上市所获得的资金将给赛力斯带来全方位的技术升级。
其中有项技术值得被关注,那就是赛力斯目前最引以为傲的魔方技术平台。
不同于单纯的汽车底盘,根据赛力斯的描述,魔方技术平台是一个集成了底盘、车身、动力系统、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的完整技术体系。赛力斯方面曾表示“魔方技术平台可以兼容增程、纯电、超混三种动力形式,支持从B级到D级,从轿车到SUV、MPV的全尺寸、全车型的拓展。”
从赛力斯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技术介绍还是说明募集资金用途,魔方技术平台都被放在了第一位提及,足见赛力斯对其的重视程度。
理论上来讲,通过平台化开发,赛力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车型迭代和更低的制造成本。但目前来看,赛力斯的魔方技术平台似乎还不是一个完全体。
虽然问界M7、M8、M9均依据魔方技术平台打造,且同时拥有增程和纯电两个动力版本,但这三款车型均为SUV,魔方技术平台几乎没有在轿车、MPV车型上应用的经验。

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 来源:赛力斯官方
同时,只利用一套平台来适配所有车型和动力类型,则意味着平台的结构冗余设计将会很大。某头部新能源车企车身研发部门工作人员对「甲子光年」表示:“无论什么平台,兼容度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所有车型和动力形式,否则的话平台设计成本就太高了,反而是种浪费。”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即使是同一车型的不同动力类型,有时都会采用两套车身和底盘,为的是节省冗余结构和用料。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37亿元,但同时期赛力斯的研发投入达到了51.98亿元,同比增长了154.9%。
对当前的赛力斯而言,这种投入比例对现金流的影响非常巨大。
根据普遍的行业认知,车企开发一款全新的汽车平台的成本约为80-100亿元,后续根据平台研发具体车型时,研发成本将缩减至10-20亿元区间,这和赛力斯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约20%的款项(约24亿元人民币)来完成魔方技术平台的后续升级。”是吻合的。
因此,赛力斯必须利用融资款项,对魔方技术平台进行持续的专项开发和升级,让自己能够在将来布局更多的除SUV以外的车型。
此外,赛力斯还明确表明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进行技术突破。
如果说魔方技术平台是让赛力斯在硬件层面拥有造一辆好车的能力,那么在智驾及智舱方面,就是给未来的车注入一个聪慧的灵魂。
但这同样需要很多钱。例如何小鹏就曾宣布小鹏汽车在2025年AI方向的研发投入约45亿元,这些资金将主要投入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致力于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因此,赴港上市几乎是赛力斯在短期内筹措大量资金,并以此提升车辆软硬件性能的最好途径。
居安思危,寻求平衡
赛力斯是一家老牌车企,但和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一众老牌国产车企不同的是,赛力斯几乎是通过依靠华为才实现成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
2019年,那时的赛力斯还叫小康股份(除此处外,全文均称“赛力斯”),虽然当时赛力斯已经转型研发新能源汽车4年有余,但销量和营收却在不断下滑。截至2019年6月30日,赛力斯的流动资产为105.54亿元,流动负债为138.51亿元,营运资金出现了近33亿元的缺口。
也是在这一年,赛力斯开始和华为进行合作,此后业绩便开始一路走高。但赛力斯并没有因此放弃自主研发的战略方向。
2024年4月,北京车展,魔方技术平台正式对外发布,当时有消息称赛力斯在魔方技术平台上投入了超100亿元的研发成本,研发时间约三年。
而三年前,2021年4月的上海车展,赛力斯和华为共同推出了第一款华为智选车型——SF5,到了当年12月,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再度升级,正式推出了AITO品牌。在华为的智选车产品序列中,AITO即后来大名鼎鼎的问界。
也就是说,赛力斯很可能在与华为合作的初期,就启动了魔方技术平台的研发任务。
目前,鸿蒙执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分别是华为和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和上汽合作的产品。其中智界同时拥有SUV和轿车车型(智界R7和智界S7),享界和尊界则全面推进高端轿车,尚界目前推出了SUV车型—尚界H5。
此外,根据懂车帝等汽车平台的消息,享界正计划推出一款硬派越野车,智界或将推出大型SUV(或命名智界R9)和一款MPV(或命名智界X9),尊界或推出一款MPV和一款定价低于尊界S800的豪华旗舰型SUV,尚界将推出一款大型SUV和一款轿车。
届时,鸿蒙执行旗下的车型将扩充至18款,但或许是为了避免内部竞争过于激烈,成立最早的问界却在车型上最为保守,依然在SUV这一种车型市场上持续深耕。
而在魔方技术平台持续升级后,问界将极有可能突破单一车型的限制,灵活、高效、低成本地铺开车型种类。
在进行技术布局的同时,赛力斯也在通过“撒钱”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品牌。
2024年,赛力斯过了个“肥年”,累计销量49.7万辆,同比增长96.9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财务方面,2024年赛力斯营收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实现了年度盈利。
但同时,2024年赛力斯以25亿元的价格从华为手中购回了“问界”系列商标。这是一笔真金白银的交易,为的是加强自身对品牌的控制、减少在品牌层面与华为的过度捆绑。

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 来源:赛力斯官方
简而言之,赛力斯想让消费者今后提起问界时,想到的是“赛力斯”而非“华为”。
从产品结构上看,2022年至2024年,问界品牌汽车的销售收入分别占赛力斯总收入的60.3%、67.9%、90.9%。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赛力斯已经将问界商标收入手中,但单一车型的限制和市场认知的桎梏,将为赛力斯的长期发展留下不安定因素。
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赛力斯明确写到:“我们与华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并受益于华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若与该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出现中断或终止,可能会对我们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赛力斯赴港上市、研发魔方技术平台、收购问界商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为将来有可能的脱身华为做足准备。
如果有一天真的离开华为,赛力斯希望自己仍然是一家优秀的车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