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的回忆,还有那些停产的mini、Compact产品。
供应链降低出货

近期,根据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表的消息,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供应链已经开始降低出货与产能。供应链的产能普遍到1Q26会缩减80%以上,部分出货前置时间较长的零组件,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
好比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押韵。曾经iPhone mini产品也上演过同样的剧情。当年iPhone 12 mini作为新品类上市后不久,便传出消息称,苹果已经在调整手机生产计划,即大幅削减iPhone 12 mini的产能,甚至要求某些供应商暂停生产该机型的专用零部件,当时估算苹果对于产能的缩减约在7成以上。但反观同期推出的iPhone 12、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的产量调整相对缓和,因为需求相对稳健。
本次在削减iPhone Air产能的同时,郭明錤还表示,这意味着既有的Pro系列与标准版机型,已经很好地涵盖了大部分高阶用户需求,很难再找到新的市场区隔与定位(从mini、Plus至今Air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到目前这个阶段来看,面对已经停产三代的mini来说,iPhone Air系列的未来确实有些前途未卜。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体验

iPhone Air在市场反馈中的一大问题就在于难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尽管消费者对手机拍照的“过分”需求已不及以往,不再需要“大眼瞪小眼”的林林总总的摄像头,但在手机已成为人们每日难以离手物件的当下,续航能力成为困扰轻薄机型的难题。
早在iPhone Air发布前,Galaxy S25 Edge就已试水,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正是其续航能力。它内置3900mAh电池,相比同系列机型容量更小。在实际续航测试中,即便面对电池容量多了近100mAh的S25,S25Edge在视频录制及持续播放测试中的续航时长少了差不多20%,持续通话时长更是少了将近30%。
轻薄机型的另一大问题便是能效控制。以Galaxy S25 Edge为例,在目前主流旗舰机型均可驾驭的某大型游戏测试中,S25 Edge却难以稳定跑满60帧。而对于一些负载要求不高的主流游戏,该机型也难以保证在开启最高画质的情况下能够流畅运行。并且在高负载游戏下,由于散热面积受限,性能表现会与S25 Ultra拉开差距。
iPhone Air由于同样采用轻薄的机身结构,也同样面临了续航和能效管控的问题,不然苹果也不至于专为这款机型而开发出一块移动电源来。尽管在这两个短板上,iPhone Air做得明显比Galaxy S25 Edge更为优异,但对比同系列机型仍然有不小差距。
这就意味着,对于轻薄机型的潜在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在轻薄机型中做出抉择的,不仅有已经卷得过气的摄像头,还有关乎日常体验的续航问题,另外在夏天高强度使用时,手机会不会烫手也是一个需要担忧的问题。
放弃跟进背后的难题

面对全球市场两大品牌的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目前已有消息显示,尽管此前多家国产手机厂商调研过轻薄机型,但经过苹果的市场检验后,国内某厂商原定的Air项目已暂停。
然而,手机厂商之所以不想止步不前、不断进行尝试,原因在于手机市场的低迷。智能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电脑,每天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但又如同家庭中的常见电器,不再使人能够经常提起换新的兴趣。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近33个月,较2020年拉长近40%。
或许正是在此背景下,手机厂商们想到了曾经PC玩过的策略,从游戏本、办公本,再到轻薄本。以至于此番苹果又从牛皮纸袋里掏出了Air。但手机就是手机,即便它变得比以往都厚重,但依旧能够轻松放到很多的口袋中,而不是如同一些笔记本电脑般,能够成为背包中的健身利器。
手机需要或许是技术的颠覆性革新,假如电池技术能够实现质的飞跃,轻薄机型的痛点也就少了一大半,也自然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目前,手机厂商依旧需要为业绩问题而苦恼。

内容推荐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