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行业昔日“霸主”戴比尔斯(De Beers),如今狼狈不堪、自顾不暇!
截至2024年底,这家曾掌控全球三分之一钻石市场的巨头,库存积压高达20亿美元(约146亿元人民币),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峰值。为缓解压力,其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将原钻销售改为拍卖,且仅限50家认证经销商参与。
哪料,这些“老伙伴”也不愿接盘,市场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其实,戴比尔斯的困境早有苗头。近两年间,欧美钻石批发价暴跌50%,抛光钻石价格也下滑35%,眼瞅着就要跌穿成本线。首席执行官阿尔·库克表示,公司已下调2025 – 2026年的产量预估,想靠减产来稳住价格。
可这招效果不理想,2024年全年亏损达2500万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的利润相比,暴跌65%。更讽刺的是,戴比尔斯忙着清库存之际,中国钻石正悄悄击碎欧美钻石的“高价神话”。
“钻石恒久远”的宣传曾让欧美钻石价格一路疯涨,而中国培育的钻石,在折射率、硬度、化学成分等关键指标上与真钻无异,和欧美钻石完全相同,且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环保,价格也更加亲民,冲破了西方的高溢价垄断。

如今,享有“钻石之都”盛誉的河南柘城,年钻石产量高达600万克拉,已然跻身全球重要钻石供应地之列,还催生出一系列本土钻石品牌。
就拿当下热度颇高的柘.光来说,它采用0.1纳米CVD镀膜技术,使得95%的钻石能达到D – F色(而欧美钻石平均色级在H – J色范围),3EX切工达标率达到98%,且经过全手工12道镜面抛光工序,火彩与净度综合的4C品质比戴比尔斯更为出色。
内部消息称,柘.光上线首月,专属顾问咨询量即破千次;目前在京东等平台,月均销售额超百万,全平台关注人数超80万。据专属顾问反馈,不少顾客是朋友推荐后前来咨询,她们普遍认为,一样的品质,相较于每克拉10万元的欧美钻石,每克拉8000元的中国钻石性价比更好,更值得入手。

上海申女士对柘.光尤为喜欢,此前,她一眼相中了戴比尔斯家一款售价高达60万的钻石耳环,无奈价格实在昂贵,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她了解到国内柘.光能够1:1复刻那款耳环,便赶忙联系了专属顾问。
“整个过程体验特别好,定制的流程清晰又简单。一开始我就是抱着随便问问的心态,没想到真能复刻出几乎一模一样的,而且不到10万就到手了,成品效果太让我惊喜了。”自那以后,申女士又接连定制了六爪戒指、粉钻项链等饰品,已然成为了国产真钻的忠实拥趸。

再看戴比尔斯,当下其母公司急着将它转手,然而业绩低迷,使得不少买家都选择观望。海湾主权基金和奢侈品巨头与它的收购洽谈,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戴比尔斯的衰败,实乃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然而部分外媒却硬撑着叫嚷“绝不屈服于中国制造”!可惜钻石产量6年翻了10倍,2023年全球矿产勘探预算仅是2007年的20%,欧美钻石“高不可攀”的地位早已摇摇欲坠。
不过,欧美钻石并未彻底退出市场舞台。在顶级拍卖会上,稀有的大克拉彩钻持续刷新高价纪录,成了不少外媒大肆吹嘘的“底气”:一对6.23ct的粉钻耳坠拍出2233.5万港元,一枚8.41ct的白钻钻戒成交价达425.5万港元。
这表明市场正走向分化,欧美钻石凭借投资属性紧握高端收藏市场,而日常消费领域将被中国钻石大面积攻占,钻石自由的日子已经来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