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米之家深度上手发布不久的REDMI K90标准版真机,跟大家聊聊真实感受。
坦诚地说,就质感和手感这块,确实超出了我对 2000 档中端手机的预期了,拿手机时后盖质感很在线,从视觉上看也没有廉价感。

这一点是拉升普通人第一印象的关键,多数人看到某款新机,先做的肯定是观察其颜值、体验手感,后面才是盯着性能流畅度、拍照效果之类的细节。
所以能感觉到K90标准版的做工是用了心思的,并且通过这个系列新机传递出红米也在往「让中端机有更高质感」的方向走。

对于咱们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预算两千多能拿到一台质感不错的手机,没有因为价格实在而去妥协手感,这点挺实在。
不过有个地方得客观说下:REDMI K90标准版的外放音质,跟K90 Pro Max相比的差距非常明显。
现场同时播放陈奕迅的 《K歌之王》,K90Pro Max 的声音立体感与饱满度更强,层次也相对丰富,标准版的外放就显得单薄一些。要是平时喜欢用手机外放听歌、看电影之类的,我认为可能得留意了。

再说说和小米 17标准版的比较,两个手机的颜值差异不是特别大。除了性能实力、拍照效果没17更优秀,如果预算够不上小米 17 的话,REDMI K90标准版就很值得考虑,是好的平替。
毕竟,这个价位的手机,性能跟得上、质感在线,综合性价比确实会香。相当于用更实惠的预算,能体验到接近高端机型的质感。

对购机预算本身比较紧凑的人而言,也是个务实选项。其实,REDMI做这种质感升级的机型,意义也挺明确:升华一些讲,让更多预算不多的人,能在合理的价格里,感受到手机做工的提升。
从另一角度分析,K90标准版这种中端机出现,本质是在性价比基础上重构价值标准,开辟「体验溢价」新战场。中端机市场早已从「参数内卷」转向「体验竞争」,2000档用户对质感需求日益强烈。

那么,借工艺升级、小米旗舰技术下放、供应链整合,把「质感」从高端机的溢价项变成中端机的基础项,既让用户「 体面用机」,又能让品牌从价格屠夫升级为「体验普惠者」。
这种策略还给以后冲高端埋了伏笔,跟小米数字系列形成强互补:小米走高端硬核科技路线,红米走大众精品化、体验平权,实现前者赚口碑、后者赚销量,并悄悄让品牌升维,这一套逻辑可真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