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5000亿市值与50亿营收背后的国产AI芯片博弈

文 | 司库财经,作者 | 质子,编辑 | 嘉嘉AI芯片烧钱有多贵?连财大气粗的Open AI都烧不起了。

为了提示投资者风险,28日当天,寒武纪甚至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示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从财务角度来看,寒武纪确实有些“虚胖”——寒武纪预计2025年其营收只有50亿-70亿元,表示本年度无新产品发布计划,且面临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这意味着,寒武纪已经将近四年没有发布新产品了,旗下最新的产品则是2022年3月份发布的AI训练卡MLU370-X8,要知道,英伟达等主流算力芯片企业通常每两年甚至是每一年发布一款算力芯片。

一个营收利润不高、新品发布遥遥无期的芯片企业,其市值却在一年内上涨超过468%,八个月内涨幅超过108%。

以至于《上海证券报》评论指出,“寒武纪的业绩爆发固然亮眼,但三位数的市盈率意味着其估值已大幅透支未来成长性。”

这是财务角度,但如果从市场角度看,就能看到寒武纪股价一路长虹的合理性。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芯片供应量约为280万张,国产芯片只有82万张,剩下的AI芯片主要是英伟达等国外厂商提供。

而在人工智能芯片的国产化的大趋势下,将是释放出大量的市场机会,以至于在今年,高盛高度看好寒武纪,一年内三次上调寒武纪目标价:

4月,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从607.8元大幅调升至1223元;8月,高盛刚将寒武纪目标价调到1835元;9月1日,高盛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由此前的1835元上调到2104元。

也就是说,虽然舆论包括寒武纪本身,认为当前股价高得离谱,但在高盛等资本市场眼中,如今寒武纪股价远没有到达顶点。

【2】稀缺性成就寒武纪

其实中国AI芯片企业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既有寒武纪、壁仞科技、摩尔线程这样的AI芯片初创公司,也有华为海思、百度昆仑芯这样的巨头孵化出来的独立芯片项目。

但为什么是寒武纪?寒武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高盛等外部投资机构这么看好,而不是国内其他AI芯片厂商?

原因很简单,寒武纪所处的AI生态位太独特了,放大了寒武纪芯片作为投资标的的稀缺性。

据IDC数据: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估计有望达300亿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市场不可谓不大,前景不可谓不光明。

但是在细分品类中,AI芯片最主要的增长推力来源于智算中心的云端训练与推理芯片。

据公开资料,2025年上半年,国内智算中心相关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超393个,北京提出2027年实现智算中心100%自主可控,深圳计划2025年智能算力达25EFLOPS。

而且早在2023年下半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25年全国算力目标中智算比例达到35%,智算算力目标为105EFLOPS。

“预期在AI国产化政策的鼓励下,国产AI芯片采用比例将大于六成,这一趋势将同时体现在AI训练和AI推理应用上”,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龚明德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NGU算力芯片国产化正在加速。

因此2025年被业界普遍视为算力芯片元年,智算中心对云端AI芯片需求量暴增。中国AI芯片厂商确实不少,但它们的主业并非云端训练和推理芯片,而是边缘端芯片。

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侧重于自动驾驶行业;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电路则是GPU芯片,主要面向图形渲染、视频加速、科学计算等场景。

真正搞云端算力芯片的主要就是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百度昆仑芯和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三家,因为前两家背靠巨头,没有上市融资的紧迫性,因此东吴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直接指出寒武纪是国产AI芯片稀缺标的,可享受一定估值溢价。

【3】寒武纪的未来

在资本市场眼中,寒武纪是投资的稀缺标的,是国产算力芯片大爆发和国产化需求下的受益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寒武纪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国内云端算力芯片市场将迎来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百度昆仑芯和寒武纪思元芯片的三国大战,在这场大战中,相比昆仑芯、昇腾芯片,寒武纪将迎来严峻考验。

此前山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华为昇腾910B已经基本可对标A100,华为昇腾910C预计性能可对标 H100,百度昆仑芯3代、寒武纪新一代的思元590芯片能够对英伟达H20形成替代。

但目前华为昇腾910C、百度昆仑芯3代已经量产上市,但是司库财经在寒武纪官网上发现,其产品依旧是思元370系列、思元270系列,并没有看到思元590芯片。

图片

内容取材于网络:删请联17688087019资讯热门头条|百科知识常识大全|产品信息广告发布 » 寒武纪:5000亿市值与50亿营收背后的国产AI芯片博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