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8座城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现场。

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已开展的名城文物评估包括哪些__国家文物名录

发布会现场。图/国新网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国家文物局完善法律与制度,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除个别省份外已全面推行,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制度在上海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国家文物督察制度,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联合督促各地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文物保护的制度刚性,赓续城乡发展的历史文脉。

国家文物局积极谋划与协调,形成系统性保护合力。各部门协同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央属文物、军队文物和工业、农业、水利等各类文化遗产普查,加大对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区域普查力度,将文物普查成果作为各行业名录公布的基础。“十四五”时期,8座城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地重要文物与古树名木的协同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聚焦重点与难点,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文物防灾救灾制度落地见效,文物领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效增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导则更加完备,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进一步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应县木塔建立部省协调保护机制。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设立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取得新的突破。

统筹保护与发展,彰显系统性保护成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为更多地方城乡建设的行动自觉。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切实保护“百姓桥”“乡愁桥”“凝心聚力桥”。积极引导“博物馆热”“考古研学热”。各地发布文物主题游径超200条,其中31条优秀文物主题游径串起25个省份19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让文物在城乡大地绽放新光彩。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配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协同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开展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中文物系统性保护,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物新气象。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王佳箐 肖洁

内容取材于网络:删请联17688087019资讯热门头条|百科知识常识大全|产品信息广告发布 » 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8座城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