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广东GDP总量105176.98亿元,同比增长4.1%。从总量来看,广东依然稳居榜首,但对江苏的领先幅度缩至近年最小;从增速来看,广东自2021年以来,已连续四年跑输全国大盘。
具体到21座地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经济总量稳居前四,合计贡献全省66.7%的经济总量;佛山与东莞之间的差距缩至近年最小,再度引发“第三城”之争;除梅州、深圳外,19座地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汕头再度陷入负增长。
广东省统计局在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直言,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全省经济顶压前行”。

-01-
广州消费、出口增速第一
深圳对美出口下滑约15%
广州、深圳,撑起广东半壁江山的“双子星”。前三季度,广州、深圳GDP总量分别为2.33万亿、2.79万亿,合计占全省的49%;GDP增速分别为4.1%、5.5%,广州跑输5.2%的全国大盘。
广州增速低于全国,主要还是受到汽车产业深度调整的影响。广州集聚广汽、小鹏等12家整车制造企业,汽车产量曾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内每10台车就有1台广州造”。但在近年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广州慢了一步,2024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8.2%,汽车产量被深圳、重庆反超,降至全国第三,经济增速也在十强城市中垫底。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2.6%,依然未能转正。不过,汽车产业回暖信号已经出现,小鹏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广汽丰田、广汽传祺新车型密集上市,全市新能源汽车单季产量分别增长0.7%、16.7%、41.1%,加速攀升。

更加亮眼的数据是消费和出口。前三季度,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7.59亿,出口总额6121.4亿,分别增长4.1%、21.2%,均领跑全省。线上消费与跨境电商成为主要助力,“平均每10个抖音包裹就有一个从广州发出”,彰显“千年商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与出口数据大放异彩的广州不同,深圳前三季度出口总额20382亿、同比下降4.7%。这与当地统计局所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有很大关系。
深圳是内地出口第一大市,也是对美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2024年,深圳出口总额2.81万亿、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对美出口4223亿,占全市出口总额15%,居主要外贸城市前列。而今年1-8月,深圳对美出口2419亿、下降14.7%,拉低出口整体增速。
另外一项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2.7%。这并非经济活力衰退的信号,而是优化投资结构、转变驱动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阵痛。
-02-
莞佛争夺广东第三城
GDP差距缩至近年最小

广深之后,莞佛的表现也颇为引人关注。前三季度,佛山、东莞GDP总量分别为9620.8亿、9318.9亿,分别增长1.6%、4.5%。佛山增速放缓,再度引发网友对“广东第三城”的讨论。
佛山是广东第三座万亿城市,也是全省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晋级“中国工业第四城”。东莞是广东第四座万亿城市,也是全省第二、全国第五大外贸强市。两座城市发展相似,又各有千秋。
近年来,佛山GDP总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三,但领先东莞的优势在缩小。2017年以前,佛山GDP总量较东莞高出20%以上,2018年起降至15%以内,2024年更是缩小到8.8%。今年前三季度,莞佛GDP差距进一步缩小到约300亿、3.2%,为近年同期最小差距。

前三季度,佛山投资、外贸均呈负增长,工业、消费几乎零增长。这与佛山产业结构相对传统,且不少关键产业与房地产高度关联有很大关系。
根据佛山市工信局等部门公布的数据,陶瓷、铝型材、金属制品、家电、塑料制品、家具等7大房地产关联行业,占佛山制造业比重近60%。2024年佛山出口超3800亿,其中家电、家具、照明、建材、陶瓷、纺织等泛家居产品出口近2000亿,占比超50%。
近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佛山经济自然受到较大影响。2024年,佛山GDP增速1.3%,在万亿城市中垫底。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佛山增速同样排在万亿城市倒数第一,这也就给了东莞“近身”的机会。
实际上,外贸依存度更高的东莞,比佛山更早迎来转型阵痛。2022、2023年,东莞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均陷入负增长,GDP增速分别为0.6%、2.6%,排在万亿城市倒数第二、倒数第一位。
2023年底,东莞举行全球招商大会,推出2000亿产业基金群、1.2万亩产业用地,签约产业项目359宗,投资总额2180亿。2024年,东莞提出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身智能、前沿新材料等4大未来产业,主动对接融入广深。
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东莞经济增速虽仍低于全国,但工业、外贸、消费数据都已开始回暖。究竟能否超过佛山晋级全省第三,还要看四季度的发挥。
-03-
汕头GDP再陷负增长
梅州增速领跑全省
广深莞佛之后,藏着广东经济增速最慢和最快的城市——前三季度,汕头GDP总量2199.55亿,同比下降0.4%;梅州GDP总量1123.35亿,同比增长6.0%。
这不是汕头首次陷入负增长了。2024年前三季度,汕头GDP总量2279.3亿,同比下降1.9%。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汕头增速回正,前三季度再度转负。

无论是去年同期还是今年前三季度,拖累汕头经济增长的都是第二产业,分别下降8.5%、8.8%。汕头重点发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以及大健康。这六大产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0%。
关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汕头统计局并未公布太多细节。从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新动能投资不断积蓄”等表述中可以看出,汕头经济仍在蓄力当中。
汕头承压的原因在于工业,梅州增长的动力也是工业。前三季度,梅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4.7%。
梅州是广东15个承接产业转移地市之一,2023年新引进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转移企业项目46个,2024年在广深等城市开展专场招商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项目96个。如今,梅州形成了铜箔—覆铜板—高端印制电路板—电子电器产品产业链,积极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
压力之下更见韧性,深蹲是为了更好起跳。四季度,随着广交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顺利举行,第十五届全运会举办在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深圳成为中国“APEC第三城”……广东盛事连连、机遇不断,经济有望持续回暖。



